吉林行业网>国内 > 正文

每日快看:非遗传承|16岁拜师学皮影,年近古稀的他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2023-08-21 06:01:59 来源: 腾讯网

“我这辈子就像船夫拉船拉到河中间了。”唱了52年安康道情皮影的柳花忠如此评价自己。

柳花忠今年68岁,是安康市汉滨区人,16岁他便开始拜师学习皮影戏,从打下手到坐在幕布后正式表演,他经历了9年。“唱皮影东山一场、西山一场,那次负责表演的老师傅就是因为太辛苦了,就放弃干这行了,我是临时上场的。”柳花忠回忆说道,即使跟着师父打了9年下手,25岁的他面临第一次登台表演,依然充满了紧张。

“干这一行唱的不好或者唱错了,台下就会有人作践(开玩笑),不管是我们还是主人家,都很丢人。”然而柳花忠圆满的完成了演出,而这一次登台,他就再也没下来过,直到今年68岁,依然能一边扯着皮影,一边用圆润的腔调唱颂着。


(相关资料图)

唱一场道情皮影戏,首先要有关键的道具——皮影,行内称为“一箱子”,88个肖像即为基本一副,加上上百种服装搭配,以及景观、家具、石桥等“底子”,真正完整的“一箱子”则需要数百张皮影,即使是唱了50多年皮影戏的柳花忠,对自己收集的皮影种类依然不满意。

而这看似两公分的一张皮影,其工艺却极为复杂。柳花忠介绍道:“首先要选上好的牛皮,然后用刀刮到透明,就是放在手上能直接看到手掌的程度,接着要拿水泡,六天换一次水,一共要换六次,下来要36天,这个时候才能进行工艺雕刻。”

据柳华忠介绍,过去在秦巴山区还流传着“还愿”的习俗,比如某人想要求子或者康健,便会在庙中许下心愿,等到愿望实现时,就会在庙会或者节庆时节花钱找来艺人,公开表演皮影戏,以表示诚心和感谢,此为“还愿”,而柳华忠一行人正是方圆几座山上唱皮影戏最出色的。每当锣鼓声、鞭炮声响起,村民们纷纷带上凳子围到会场,孩子们也会闷着头收集地上的爆竹,拉家常、嬉笑声伴随着锣鼓声,混在地道方言的道情皮影中,成了许多人的记忆。

“这几年村上人渐渐都到了城里,除了庙会,一般很少有皮影表演。”柳花忠说道:“道情皮影作为咱们秦巴山区的一个传统,也是省级非遗,所以政府对我们扶持也很大,经常会组织一些文化下乡活动,邀请我们在社区、基层表演,多的时候一个月也有十多场。”

《武松打虎》《沉香救母》《五色旗》……从神话传说到民间故事,柳花忠会表演的皮影戏类别繁多,但在表演时均使用的是地道的安康方言,而且负责敲锣打鼓的师傅们也会参与互动。如柳花忠在唱到大军开拔的场面,其他的锣鼓师傅们就会配合模仿将士们发出进军的口号,搭上锣鼓唢呐,其画面感如映眼帘,因此,安康道情皮影的魅力除了看,更多的是听。

柳花忠坦言道,自己唱了一辈子皮影,宛如船夫拉着船走到了河中央,进退两难,只能继续坚持唱下去,但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学皮影。“我是因为没得选,儿子要结婚、要成家,唱皮影挣不到钱,又苦的很。”然而在这方圆几座大山间,除了柳花忠一行人,几乎没有人唱皮影,如果柳花忠放弃了,那这门手艺也就断了,因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手艺传下去。“我马上70岁人了,年龄上来了,嗓子不行了,有些戏已经都吼不成了,太吃力了。”柳花忠说道。

2017年,柳花忠招收到了一位徒弟——石维奎,尽管不善言语,但这位徒弟却承载了柳花忠的全部期望。夜晚的村里蚊虫众多,幕布一开,蚊虫都聚在了柳花忠的身边,但他一边唱一边扯皮影,丝毫不受蚊虫的影响,一旁的石维奎时不时帮师父驱赶蚊虫,看到会场有村民没有带凳子,他又赶忙搬来凳子招呼着村民……

在一阵激烈爽快的锣鼓声忠,传来了柳花忠的一声大吼,今晚的皮影戏,开始了。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关键词:

[责任编辑: sdhyw]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