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行业网>国内 > 正文

当前速读:甘肃兰州新区: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集聚新高地

2023-07-08 05:47:36 来源: 中国城市报

从最初的“一张白纸”起步,到成为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现代之城,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正阔步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公开数据显示,10年来,兰州新区经济总量增长7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倍,常住人口增长5.5倍。


(资料图片)

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兰州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着力打造项目“审批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快”的“四快”投资环境,推动项目落地大提速。

6月28日,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公布的《关于发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考核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兰州新区获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作为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兰州新区如何通过良好政策和优质服务为企业搭建平台?中国城市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探索实践创新审批提效率

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赋予兰州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而在实践中,兰州新区也采取多种措施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为了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独任审核”及企业开办“一环节、半小时、零费用”办理模式,将营业执照办理和印章刻制压缩为一个环节,推行印章“免审即享”,实行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等一窗通办;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实体印章、电子印章和税务Ukey,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同时,兰州新区在超市、便利店、药店、小型餐饮单位、饭店等8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将市场主体涉及的2个及以上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证准营”。甘肃省首张个体工商户“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证已于5月中上旬发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公司),车间内一台台精密设备飞速运转,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高性能锂电铜箔正被“装订”成卷,发往全国……“当时我们在竞得土地后就立刻签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书,取得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当月立即组织项目开工建设。兰州新区各部门积极帮助和指导我们落实相关建设标准,并同步为我们办理相关手续,服务很高效、很贴心。”海亮公司总经办主任陈墨玉表示。

据介绍,海亮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落户兰州新区后,依托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该项目从签订承诺书到试生产仅用时6个月,较国内铜箔生产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一般需要18个月相比,投产时间缩短1年、前期成本节约300万元,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如今,在兰州新区,企业投资项目从洽谈到开建时间缩短50%以上、企业投资成本降低3%以上、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达70%以上已成常态。为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兰州新区全面推行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自验收备案制以及“容缺受理”“一枚印章管挖占”改革,实现建筑业企业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建筑业企业资质、房地产开发资质、商品房预售许可“五证齐查”,并推行电子证照验证服务。

此外,兰州新区还深化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实现房屋按揭贷款与抵押登记“同步办”“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以及房屋与水电气暖“联动过户”;将不动产登记35类业务压缩至3个环节,涉企登记环

节压缩至1个环节,实现商品房网签业务当日办结,涉企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通办、当日办结,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

服务保障配置要素降成本

近年来,兰州新区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出台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证和评级办法,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和创新奖励,搭建甘肃省首家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累计注册企业1344家、上架产品218种,实现融资259.42亿元。同时组织开展项目融资会、绿色金融专题会等融资活动30余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850亿元,切实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

兰州新区金控集团担保公司(以下简称兰新担保)联合西部绿色认证中心(兰州新区)有限公司,通过“绿色认证+绿色担保”业务模式,服务新区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助力新区绿色金融发展。

据了解,兰新担保对照已认证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清单逐一梳理,主动与企业沟通对接。在得知兰州新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投资有限公司和兰州新区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后,兰新担保结合企业实际设计担保方案,为以上两家企业分别提供500万元绿色担保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兰州新区还积极延续已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确保“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为企业增信心、添动力。为了让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深化落实“陇税雷锋”全员帮办机制,兰州新区联合新区工商联、中国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开展“陇税春风添动力为企纾困助融资”服务。今年1至4月,兰州新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95亿元。同时,兰州新区税务局以“税惠千万家共建现代化”为主题,打造甘肃省首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税费实训基地,全力推进基地税法普及、就业指导等功能建设,持续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税费服务支持。

共建共享汇聚合力优环境

“近年来,兰州新区的甘肃省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区域发展增长极地位日益凸显。”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王俊锋说,新区紧扣“极、地、台、区”战略定位,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聚力“四强”行动,牢固树立“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抓高质量招商”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壮大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和源头活水,对接引进了“3类500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投资项目,企业落地数量、项目投资规模屡创新高,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加速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等特色优势产业聚链成群发展,以招商引资新成效汇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11个、总投资1522亿元,其中“3类50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等投资项目30多个,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为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开放是兰州新区提升发展动能、吸引企业入驻的一个重要因素。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8%,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8.8%;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2021年,兰州新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名单。

在创新的热潮下,兰州新区内的企业研究推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如医用重离子治癌成套设备、兰石1.2万米海洋钻机、海亮3.5微米铜箔、兰泵超高温钍基熔盐泵等,“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正加速崛起。

未来,兰州新区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赋能?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持以‘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为导向,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主动向省厅部门汇报衔接;党工委充分发挥统一领导、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新区各级各部门、省市驻区各单位以统一标准、统一力度、统一步调共建营商环境;持续激发电力、燃气、通信、海关、公共资源交易、税务等行业管理单位投身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共建共享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关键词:

[责任编辑: sdhyw]